在一系列的治水举措中,关注度最高的无疑是河长制。
有的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时一刀切,未考虑地域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,缺乏针对性。然而,在当前形势下,尤其是在环保系统推动实施垂直管理改革之时,一些矛盾和问题急需解决。
我国的环境监测起步较晚,经过约40年发展,具备了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基本能力。有的地方标准制定得过于严苛,未充分考虑污染治理成本核算和国情等其他因素,给标准的实施带来不便。如此一来,监测站需要开展创收,拓展更多的监测业务,容易陷入恶性循环。以上这些矛盾若得不到妥善解决,或将成为制约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瓶颈。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和条件下,想要高效、准确、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源状况,具有相当大的难度
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反映监测质量,也是客观反映监测对象状况的必要条件。随着我国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,环境监测的压力愈来愈大。这个速度比英国、比美国、比日本,都要快。
同时也鼓励科学家去做研究,鼓励科学家跟公众对话,这个是我们过去不大注意的,但确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。一个是,冬季强化措施还不够,需要进一步强化。把这项工作做好,这是为大家服务、为人民服务。我们讲落实责任,环保督察是落实两个责任,一个是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党政同责的责任,一个是落实部门一岗双责的责任,就是各个部门在环保方面的责任,这是中央非常明确的要求。
我们要改善得快,就要加快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,这样才能轻装前进。但是我们也很清醒,出了问题最终是环保部门的责任,我们要补好位、站好台。
要有这样的信心,我们才不会无序的进行大气污染治理。3、目前问题是什么?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,这么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,问题到底在哪里?京津冀现在的问题是什么?陈吉宁:我们最大的问题是,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,甚至没有多少改善。陈吉宁提到我们最大的问题是,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,甚至没有多少改善。可以看到,从2013年启动《大气十条》开始,到2016年变化还是很明显的。
此外,煤电占27%,原油加工占26%,机动车保有量占28%。这里面有很多是错误的,是虚假的。比如生产一吨钢铁要用五倍运输量。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新问题。
这么重的产业结构必须不断加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,提高排放标准,让那些不能达标的企业在这个地区关闭。我们希望你们能加入进来,希望能有更多的媒体、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加入到这个过程之中。
现在正在开展网格化布局,落实属地原则,每个网格落实责任人。还有一类,就是小散污的污染源。
比如最近网上流传各种说法,大家可能注意到有个十大谣言,谣言现在传的比真实的东西要快一些。2012年4月,有这样一张照片曾走红网络。我们现在燃煤的用量,家庭供暖房间温度都很高,机动车都是大型的,SUV,非绿色的生活方式也带来很多影响。5、怎么看网上有很多人在讲洛杉矶、德国一夜之间解决了污染问题?陈吉宁:其实它们也不是一夜之间,它们都是用了20年到40年的时间才解决的。还有2013年10月31日,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,学校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候选人的答辩会已开始一个半小时,陈吉宁悄悄从侧门走了进来。但是专家的这些解释和学术争论是从不同角度看的,真正转变成政策,真正转变成一个地区的真实的现实,需要一个复杂过程。
就是进到冬季,我们背负的污染物增加了30%,还要走一个更狭窄的隧道,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。不是重点企业,没有在线监控,对这部分企业的查处面临很多困难。
从评估情况看,重污染期间这些错峰生产城市的用电量下降的幅度不大,只有10%左右,而且有些企业不降反升,并没有落实错峰生产要求。所以这个隧道每年到冬季都变这么窄,而是变得越来越窄。
北方地区现在用煤量很高,全国大概有2亿吨散煤,京津冀占了20%。但是再远一些的趋势,就要看我们经济发展水平,看大家每个人愿意付出多少。
小散污的企业管起来非常困难。大家知道发达国家解决PM2.5的阶段比我们要后一些,工业化过程快完了才开始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是在偏重的产业结构、偏化石原料能源结构条件下,同是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的过程中来完成。我想知道您希望地方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力量能出来做一些什么,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形成合力,毕竟在这件事情上每个人每个组织都不可能置身度外。今天回过头看,我们感到隧道变窄的速度快于污染物减排的卸负速度。
一个是京津冀地区热电联产程度低,城市供热基础设施比较差,大概目前只有50%。冬季供暖大概新增了多少污染物排放量呢?我们估算了一下,大概增加30%左右的污染物排放量。
这个改进是实实在在的。2016年6月20日,世界顶尖权威期刊《自然》评选出了10位中国科学之星,并配以肖像插画和介绍,陈吉宁入选。
这里面既有管网建设不足的问题,也有地方利益保护的问题。我们这几年也在抓这项工作,比如2015年、2016年同工信部对冬季水泥错峰生产做了部署,2016年又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铸造、砖瓦窑等提出错峰生产的要求。
最近做了一个评估,这项工作是有效的,但是仍然有潜力,还需要再加大力度。水泥产量4.6亿吨,占全国19%。比如,钢铁产量3.4亿吨,占全国43%。4、怎么看这件事情?陈吉宁:我过去讲中国今天的环保工作、环境质量改善,是处在一个负重前行的阶段。
下一步会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的错峰生产。我们把这个速度和发达国家做个对比,我们改善的速度比发达国家在同一发展阶段还要快一些。
1、最高层到底有多重视?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党章,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有些错误的认识,是误导大家的,要进行反驳,要澄清,希望媒体、非政府组织和公众一起做这项工作。
要加快在线监控设施建设,只要路过激光测试,马上知道什么车,什么超标了。广东大概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取得今天的进步。